前后从开始到结束花了大概半年把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这部名著读了两遍——之所以是两遍一来是因为人物关系十分纠结,二来是这种魔幻写实主义的确也有可看之处。
看完第一遍之后便有整理角色之间关系的想法,在网上找了一下也只有家族的人而已;于是在第二遍的过程中整理了全角色关系图,权当对看完这本书的一个交代。
Writing Amuses
前后从开始到结束花了大概半年把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的这部名著读了两遍——之所以是两遍一来是因为人物关系十分纠结,二来是这种魔幻写实主义的确也有可看之处。
看完第一遍之后便有整理角色之间关系的想法,在网上找了一下也只有家族的人而已;于是在第二遍的过程中整理了全角色关系图,权当对看完这本书的一个交代。
Sometimes I just would like to write down such constructed realities.
随着脚步的移动,眼前的视线变得清晰明朗起来。
广播台最后播放的歌曲是周董的半岛铁盒,听到“怎么这样子”的时候自己都不由得要握拳摇头流泪。之后,校园开始沉浸在暗紫的暮色当中,在这静谧的夏日。
体育馆的天际线已经勾勒出来了,施工工人也在密锣紧鼓地对其进行建设与组装。而塑胶跑道还在铺设,之前被翻开的沙砾场地已经不适合行走了,所以学生们都是从饭堂绕到校外的马路前往教学楼。
明明是时隔那么久的景象,本应觉得陌生才对;自己却有些理所当然,一种莫名而熟悉的陌生感涌上心头,恍如这是本来就内化在自己身上随时都能适应的环境一样。
站在这个人行天桥上,再次四周环视看着宁静的校园喧闹的车龙,接下来就是要找到那个人了吧。
前言:与上一篇开始即一切相呼应,这是 LifeHacker 上一篇强调坚持到底为事情收尾重要性的文章。结束与开始同样重要,也是想提醒一下开了众多头但是鲜少有收尾的自己。
常见的自助人生智慧书籍都在强调马上行动。“不开枪就会一无所得”,“现在就做”,还有 Nike 那句经典的口号也是在过分强调现在就开始。
这种强调,本身并没有错。许多人会花上几年来犹豫是否行动,那些他们知道要去做的行动;或者你也是其中一员。
不过这个普遍性建议的问题在于,它尝试把所有人的问题都归纳到一句话当中。尽管许多人都需要一个开始,也有许多人需要别做那么多事情。
前言:这是在 Life Hacker 上看到的一篇文章,讨论的是如何克服工作之后惰性泛滥的心态。其实目前自身的状态也类似;时间需要的话还是有的,只是身心疲惫之下只想让自己放空而已。
没什么比能够满心欢喜地在业余项目(或者大家平时所说的爱好)上耗上几个小时更为愉快的事情了。然而一天工作 10 个小时之后,要关掉电视收拾精力开始业余项目并非易事。我所用的诀窍很简单很浅显也很有效;开始即一切。
前言:这是 LifeHacker 上一篇讨论如何控制不同媒体过分耗费时间的文章。看完之后感觉很受用,所以把它翻译一下。其实道理大家都明白,只是做起来却显得不是那么容易,尤其是在这样社会媒体与互联网在四周环绕的情况下。
老妈在狂飙回家。那还是 1991 年,今季强档 Northern Exposure 晚上 8 点就要开始了。我们非快不可;刚才我们在朋友家,如果我们不能准时回到家的话她就会错过这部剧。所以我们在 Atlanta 街道上一路狂飙,某种意义上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,就只是为了看到最后 Dr. Fleishman 和 Maggie 是否能走到一起。她与他们有个约会,不能错过的约会。